ldquo回阳救逆第一品药rdqu

泉州白癜风医院 http://m.39.net/news/a_8379742.html

“药中四维”之附子

有关附子的记载

附子是一种药用历史悠久的中药,至今已有数千年,早在公元前年的《神农本草经》中就有关于附子的性能效用记载,而后历朝历代的医药学家也对附子进行了颇多的研究。

附子其母名乌头。时珍曰∶初种为乌头,象乌之头也。附乌头而生者为附子,如子附母也。乌头如芋魁,附子如芋子,盖一物也。别有草乌头、白附子,故俗呼此为黑附子,川乌头以别之。诸家不分乌头有川、草两种,皆混杂注解,今悉正之。

附子知多少

附子为毛茛科、乌头属植物的子根的加工品。主产于中国四川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,除去母根、须根及泥沙,习称"泥附子"。加工炮制为盐附子、黑附子(黑顺片)、白附片、淡附片、炮附片。

附子的主要药性

辛、甘、大热;有毒

归心、肾、脾经。

附子的基本功效

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

附子的主治功效

用于亡阳虚脱,肢冷脉微,心阳不足,胸痹心痛,虚寒吐泻,脘腹冷痛,肾阳虚衰,阳痿宫冷,阴寒水肿,阳虚外感,寒湿痹痛。

附子的炮制工艺

早在宋代就有记载以姜为辅料,《博济方》首先提出了姜制附子的方法:去皮,生切作四块,用生姜半劬,用水一碗同煮附子,汁尽为度,取附子培干为末。明代《本草正》中提到:“惟姜汁一制颇通,第其以辛助辛,似欠和平,若果直中阴寒等证,欲用其热,此法为良,至若常用,而欲补齐性质,不必用此”。

现代工艺制法:1.炮附片:取净河砂,置炒制容器内,用武火加热,炒至灵活状态,加入净附片,不断翻炒,炒至鼓起并微变色,取出,筛去砂,摊晾。2.淡附片:取净盐附子,用清水浸漂,每日换水2~3次,至盐分漂尽,与甘草、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,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,取出,除去甘草、黑豆,切薄片,干燥。筛去碎屑。

附子的相关配伍

1、内虚目暗:补气养血。用当归(生晒)六两,附子(火炮)一两,为末,炼蜜丸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温酒下,名六一丸。(《圣济总录》)2、气虚瘴疟,热少寒多,或单寒不热,或虚热不寒:用草果仁、熟附子等分,水一盏,姜七片,枣一枚,煎半盏服。名果附汤。(《济生方》)3、心腹连痛作胀∶用野狼毒二两附子半两,捣筛,蜜丸梧子大。一日服一丸,二日二丸,三日三丸,止;又从一丸起,至三丸止,以瘥为度。(《肘后方》)

附子的禁忌

孕妇慎用,不宜与半夏、瓜蒌、瓜萎子、瓜蒌皮、天花粉、川贝母、浙贝母、平贝母、伊贝母、湖北贝母、白蔹、白及同用。

附子的毒副作用

附子乃中药四大主帅之一,又称“药中四维”,可见其功效之卓著,但该药最有用亦最难用。它乃中医临床的一味要药、大热大毒之品,药性极其峻烈,临床应用不无顾忌。故历代诸多医生“终身视附子为蛇蝎”而不敢用。

附子所含的乌头碱属二萜类生物碱,有很强的毒性。人口服乌头碱0.2mg即可中毒,乌头碱的致死量为3~4mg。

中毒症状:口腔灼热,发麻(从指头开始渐达全身),流涎,恶心,可能呕吐,疲倦,呼吸困难,瞳孔散大,脉搏不规则(弱而缓),皮肤冷而粘,面色发白,可能突然死亡。

解救方法:1~2%鞣酸洗胃,酌情给予催吐剂;服活性炭(混于水中服下);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。对症治疗,及时使用尼可刹米等兴奋剂;注意保温;必要时给氧或进行人工呼吸;心跳缓慢而弱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。

01

02

03

04

05

滑动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yibeimua.com/ymcd/5973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